频道 > 生活 >   >  正文

世界热消息:红薯为什么又叫番薯?它有什么好处?它真的适合所有人食用么?

评论

红薯是冬季的应季食材,不但营养丰富,口感也是软糯香甜。每到冬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囤上一些红薯。有的蒸着吃,有的煮粥喝,还有的做菜,总之红薯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您知道红薯最早的时候是怎么传入中国的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会儿我们就不得不说红薯的另外一个名字“番薯。”

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这会儿我们就得要提到明朝时期的两个人,那就是陈振龙和他的儿子陈经纶,陈振龙父子是福建长乐人常年在菲律宾做生意,他们就发现当地种植着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头,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都可以吃,而且产量高,耐贫瘠。”

此时,他们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福建,那里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于是,陈振龙就下定决心要把甘薯引进中国。可是在1593年菲律宾正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止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所以当地人称之为“番薯”。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这番薯传入中国以后,就显示出了它极强的适应能力,产量非常高,这一亩的产量啊,胜过谷物二十倍,在加上非常好吃,生吃,蒸煮都能吃,所以很快就传向内地。

到了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失所。这时,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到了清乾隆时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种。在直隶、更由皇上“敕直省广劝栽植”。由于朝野上下积极推广,番薯很快在全国广为传种,并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733年,番薯传到四川,1735年传至云南,1752年传至贵州。此后,番薯踪迹遍布西南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

早在明代,中国医学家李时珍就将红薯列为“长寿食品”。

由此可见红薯的营养成分是非常丰富的,它是天然的滋补食品,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糖、磷、钙、钾、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8种氨基酸。据科学家分析,其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胡萝卜的3.5倍;维生素A的含量是马铃薯的100倍;糖、钙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皆高出大米和面粉。这些物质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

同时红薯也是一款很好的减肥食品。

番薯的脂肪含量奇少(0.2%),是其它食物无法比拟的。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十分丰富。把番薯作为主食,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因此是一款很好的减肥食品。

红薯的做法非常多。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是蒸着吃,软糯香甜。

还有大街上的烤红薯。那离老远都能闻到那股红薯特有的香甜味。

再有就是每年一到冬天老妈熬的那碗红薯粥,真是百吃不厌啊!

红薯粥大锅熬的才香,冬天的早上母亲都会熬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红薯粥。

大锅里先倒入适量的水,水的分量根据人的多少来定,把红薯洗净切成大一点的块,

放到锅里,点上火,在放入玉米面,

喜欢吃玉米渣子的,也可以放玉米渣子。

然后一边用勺子在锅里晃,另一只手一边抖动着碗里的玉米面。搅拌均匀。大火烧开,中途要时不时的用勺子搅动一下锅底。防止糊锅。

烧开了以后,放上篦子,把准备好的干粮,放到篦子上,然后,中小火再次烧开,稍微等一会。等干粮蒸透了,红薯粥也煮好了,再配上点小咸菜。

红薯粥的香甜加上咸菜的咸香,不来上两大碗,是不过瘾的。喝完以后,浑身上下暖暖和和,驱散了不少冬季的寒意。

小贴士:

1不要食用凉的红薯,容易致肠胃不舒服,所以胃溃疡及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食用。

2带有黑斑的红薯,坏的红薯,不可食用。

3红薯含有“气化酶”,一次不要吃得过多,避免烧心、吐酸水、肚胀排气等现象 。

标签:

今日热点

热点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载信息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邮箱:5855973@qq.com

联系我们| 中国品牌网 | 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营业执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