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  正文

凝“新”聚力引领河池茧丝绸全产业链升级

评论

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广西抢抓茧丝绸产业链转移机遇,逐步构建起从种桑养蚕到缫丝、炼白、印染和纺织品设计、织造以及品牌化运营的全产业链。

记者25日在河池市举办的2022中国丝绸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了解到,多维度创新已成为驱动茧丝绸产业转移与升级的关键动能,河池市也正通过凝聚创新动能,聚力行业资源,引领茧丝绸全产业链向高价值驱动模式转型升级。

2021年,河池市蚕茧产量16万吨,约占广西的40%、全国的25%、全球的23%。2022年1月至9月,茧丝绸加工产业完成产值23.19亿元,同比提高12.53%,白厂丝产量达4647吨,同比增长9.7%,坯绸产量305万米,同比增长25.5%。


(资料图)

在河池市这个荣获“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并成功申报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桑蚕产业)的地级市中,由创新引发的产业升级正逐渐汇聚起发展的澎湃动能。

“茧丝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许多人对当前产业的创新还停留于花纹、款式等固有印象,实则已经在亲肤原料、新型面料、美妆等多领域进行协同创新,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卓说,企业通过从原料端到市场端的协同创新,不仅巩固了原有市场,也开始在新兴市场发力。

“冥想、瑜伽等活动参与群体快速增长,为丝绸产品创新带来了新市场。”王卓说,依托于万亩原生态桑园打造的优质亲肤茧成为了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尚新品,柔软、亲肤的产品对于冥想而言,更加空灵和亲近自然,给消费者以极致的穿戴体验。茧丝绸创新不拘泥于固有产品印象,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是当前创新的一大特点。

我国消费升级带来的产品与设计创新新机遇拓展了茧丝绸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对种养殖和加工端的产品与工艺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种桑养蚕人口结构老龄化、高端丝绸需求提升等多重因素驱使我国桑蚕从种养殖端就不能停留于传统的人工模式。”广西国色天丝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云说,在缺乏统一标准和操作规范的小规模家庭作坊养殖场中,气温、桑叶等许多因素都会对结茧的质量产生影响,企业也会因此难以保障高品质丝绸的产量稳定。依托人工智能和机械化,提高标准化和产品一致性的桑蚕种养殖体系就是原料端企业必修的内功。

刘建云认为,广西蚕茧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6.8%,已连续17年保持全国第一。而河池市作为我国最大的桑蚕茧种养殖基地,标准化和智能化改造方面也应提前布局,以降低从业人员结构和人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并进一步提高优质蚕茧比例,提升5A和6A丝的比重,以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提振产业发展质量。

河池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说,河池市将以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抓手,进一步提升蚕茧质量和产量,推动能巢4A及以上生丝达80%以上,能巢5A及以上生丝达30%以上。

河池市以创新驱动产业链向高价值驱动模式转型升级的系列举措获得了与会人士的高度认可,也为河池市承接产业转移与升级,提升全产业链发展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唐琳说,河池茧丝绸产业发展迅猛,蚕桑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地市首位,茧丝绸加工能力持续领跑全国。在新的征程上,希望河池能够不断在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中,汇聚动能、激发活力,推进全产业链实现高层次发展。

业内专家建议,河池市应强化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当地丝绸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打造高质量的制造体系,完善产业生态;同时,应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引领丝绸产业、服务区域市场、对接国内外市场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打造时尚之都河池发展的新引擎。

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表示,河池市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思路,主动承接“东绸西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以品牌化、集群化、平台化聚力打造辐射全球的“中国丝绸新都”。河池市将重点以宜州区为核心,加快桑蚕种养基地和茧丝绸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全面推进茧丝绸和纺织产业有效融合,培育千亿桑蚕茧丝绸产业集群,推动河池市由“丝绸大市”向“丝绸强市”的新跨越。

标签: 全产业链 同比增长 中国丝绸

今日热点

热点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载信息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邮箱:5855973@qq.com

联系我们| 中国品牌网 | 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营业执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