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  正文

“学校课堂”进社区 课后活动到家门

评论


(资料图片)

3月29日下午3点半,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今日家园社区迎来了一批小学生。孩子们在学校教师、社区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从学校来到社区党建活动中心,接受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

这样的场景,近一年来每周三下午都会上演。在地理优势与合作共建的基础上,今日家园社区与一街之隔的北京市海淀区培英小学携手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成立北京市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开展丰富的校外活动,优化学生课后服务,把“学校课堂”搬进社区,把课后活动送到家门。

走进社区活动室,记者看到,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空竹教师的表演,一抖、一转、一抛、一接,娴熟的动作使空竹随丝线上下起伏,“公平秤”“高山流水”“金鸡独立”等招式不断,孩子们不由发出阵阵欢呼。在非遗传承人手把手地教授下,孩子们也有模有样地抖起了空竹,在玩耍中感受非遗的魅力。另一间活动室,书法教师正在上课,孩子们坐姿端正、神情专注,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撇一捺中感受中国传统书法之美。

“我很喜欢抖空竹,现在已经学会多种抖空竹的方法了。”“在社区参加活动,放学后我可以直接回家,不用担心妈妈下班晚接不了我啦!”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

培英小学今日家园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是培英小学党总支和社区党委共同服务群众的一个平台,学校设置课程体系,社区调动各方优质资源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搭建学习空间。“近期是空竹和书法,后续还将开展陶塑、剪纸、义卖、劳动等更加丰富的活动。”培英小学教师段秀旭告诉记者,学生们参加社区提供的丰富活动的同时,学校也会专门派教师辅导孩子们写作业,确保学生作业高质量完成。这样的课后服务安排,既可以有效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育人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社区和家长的事。”在段秀旭看来,社区活动能让家长深度参与,与指导教师交流分享,共同把家庭教育做好,形成家校社协同联动,更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今日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薛军晖说,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不是零散地办几次讲座、搞几次活动,而是要长期坚持,系统设计和安排,并形成长效机制,让孩子们通过参加社区课后服务,掌握自己感兴趣的技能。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得到充分延伸,形成了良好互动和协作,凝聚了家校社的合力,实现了同频同向,最终达到“1+1+1>3”的效果。

“放学就在家门口,既减轻了家长接孩子难、辅导难的问题,孩子还能学习传统文化、增长技艺,这样的活动,我们作为家长,当然支持!”学生尚桐煊的家长说。

薛军晖表示:“未来,今日家园社区将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改善学生活动场所环境,密切与学校、家长的沟通,持续优化服务内容,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课后服务课程。”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08日第2版

标签:

今日热点

热点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载信息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邮箱:5855973@qq.com

联系我们| 中国品牌网 | 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营业执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