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夏练三伏”,在炎热的夏季,有人喜欢在室内吹空调,也有人喜欢在烈日下运动,出一身大汗、酣畅淋漓。加上激战正酣的奥运会,也让不少小伙伴的运动热情高涨。可就在前不久,连续几例运动后突然倒地猝死的案例,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热议,而且类似悲剧不是个例,每年都有发生。确实,“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运动本是强身健体的好事,夏季运动除了要适度,下面这几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猛灌冰水,谨防身体“猝”不及防
据报道,7月15日,一名66岁的上海老人在某羽毛球馆打羽毛球时发生悲剧,突然倒地猝死。据初步了解,老人生前身体就疑似出现不适。这一事件引起大家热议。
无独有偶,全国连续的高温下,类似悲剧已不止一起。近日,“湖南24岁小伙高温天打球后当场猝死”的话题一下上了微博热搜:株洲湘江风光带,一名24岁男子在室外打篮球时突然倒地不起,经判断为心跳骤停,医护人员奋力抢救一小时仍然没有阻止悲剧的发生。现场有目击者称,“当时天气炎热,他打了三四组下场坐在场下未走动且喝了冰水,没想到发生了意外。”
湖北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刚指出,喝冰水和该青年的猝死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高温本身就是夏季猝死的一大诱因,在高温环境下,运动会加大心脏负荷,有可能出现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
“但从医学角度而言,剧烈运动过后是非常不建议喝冰水的。”李刚解释说,喝冰水突然降温,低温的液体被胃肠道吸收入人体后有可能造成体内核心温度迅速降低,很容易导致腹部脏器及其血管急剧收缩,刺激神经功能紊乱,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导致出现猝死的风险增加。
运动过度,当心患上横纹肌溶解
“就骑了一个小时的动感单车,没想到会患上横纹肌溶解症。”不久前,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肾内科的病房里,16岁的高一女生小琳(化名)有些哭笑不得,连连摇头。
原来,小琳想着利用暑假健身减肥,猛骑了一个小时动感单车后,全身肌肉剧烈酸痛,接下来的几天,她疼得连路都走不了。家长赶紧带她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就诊。检查发现,她的肌酸激酶的数值,是正常的100多倍,医生诊断其为横纹肌溶解,随后将她收治到肾病内科住院治疗。经过补液、护肾护肝、碱化尿液等一系列对症治疗后,她的情况有所好转。据悉,入夏以来,因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甚至急性肾损伤的病例明显增加。
据该院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肖伟介绍,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体内横纹肌损伤导致的疾病,通俗来讲,就是肌肉在短时间内缺血、缺氧,导致肌酸激酶大量分解并跑到血液中,对人体造成损伤。如果损伤严重的话,在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时,很容易堵塞肾小管,影响肾脏功能,严重者还会导致急性肾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肖伟提醒,夏季是横纹肌溶解症高发期,特别是对于平时久坐不动的人群来说,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此外,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补充水分,以免身体脱水。脱水、中暑也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几率。
夏季锻炼,这些事项要注意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古人认为通过养生修炼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然而,“夏练三伏”也要辨证地看,首先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此外,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并不适宜。三伏天时,老年人要停止剧烈运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
“夏练”的目的是为了“养阳”,因此应当选取温和且出汗较少的运动,推荐太极拳和八段锦,以免由于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反而损耗阳气。
“不建议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尤其是冰镇饮料。”李刚解释,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以及激素水平变化而导致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胃肠道血流减少。如此时大量饮水将会导致胃肠负担加重。而冰饮将会刺激胃肠道毛细血管收缩,进一步减少胃肠道血流,从而导致胃肠道痉挛。剧烈运动后,建议少量多次饮用常温水。
夏季在运动之后,直接洗冷水澡也是这个道理,过低的水温会刺激皮肤,导致体温中枢应激性地肌肉收缩,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如果一时之间供血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建议等心率恢复正常,停止发汗后再用温水洗澡。不仅有利于身体新陈代谢,也可以使运动后的肌肉得到更好放松。
总的来说,制订夏季锻炼计划应根据个人体质而定,量力而行,适当坚持,以愉快舒适为度。通讯员 胡梦 刘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