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  正文

自信从何而来?也许来自学会处理不自信

评论

“小文就是不自信!从小他就缺乏勇气、害怕失败。骑自行车、游泳、溜冰,明明快学会了,就是不敢独立尝试,怎么鼓励也不行。现在这么大了,还总是有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就想放弃,这可怎么办呢?!”青青拍着咨询室的沙发扶手,大声地控诉9岁的儿子小文。

小文四年级,成绩始终在中等线徘徊。青青想了很多办法,上辅导课、请家教,小文看上去也很配合,成绩却一直没有提高。

焦急的青青和老师沟通,老师反映小文很聪明,学习也很认真,只是一遇到难点的题目就“僵住了”,不能灵活思考,似乎是害怕什么。青青不理解,“有什么好怕的呀?只是做一道题而已!这样试试那样试试,大不了做错了呗。”

青青问小文,你害怕什么呢?为什么会害怕?小文嚅嗫地说不出来。

青青想了很多办法鼓励小文,失败是成功之母啊,要勇于尝试接受挑战啊。她还买了很多名人传记,希望小文能够突破胆怯。老师建议青青带小文做一些增强意志、挑战极限的运动,青青为小文选择了攀岩,希望能让他感受到突破。没想到小文站在岩壁前,只是反复说“我害怕,不想上去”,青青和教练再三保证设施很安全,教练会陪你,妈妈一直会在下面看着你……小文就是执拗地不肯迈出一步。

这个场景让青青回忆起小文幼儿园学游泳的经历。

小文4岁时,青青给他报了游泳课,小文穿着救生衣,学会了蛙泳的动作,教练建议他自己游几下。青青解开了小文的护具,让他试试,谁知小文把住池边坚决不松手,无论青青怎么鼓励,都是说“我怕”。青青看到一起上课的很多小朋友都能自己游了,甚至有些人动作还没有小文标准,却也在轻松地扑腾,她心里越来越火,一把推开小文的手,大声吼他:“怕什么怕!这么多人看着你,还能让你淹死么?”

小文惊恐地看着妈妈,在水里一边咳呛一边扑腾,终于可以“游了”。但这个“突破”并没有让小文开心,他一直不喜欢游泳,能不去就不去……“难道我给他带来了伤害,直到现在都不愿意克服自己的恐惧?那可怎么办哪?”青青不解地问。

“你觉得小文究竟是怕什么呢?”咨询师问。

“谁知道啊!就是天生的弱点吧。我自己小时候也胆小,害怕的事情很多,总被家里人和同学笑话,慢慢长大才好一点,所以我特别不愿意小文也这样。”

青青停顿了一会儿说,“我总觉得,自己胆小是因为没有人鼓励,没有人保护,那现在我也保护他鼓励他了呀,为什么他还是不能勇敢一点、自信一点呢?”

“回到你小时候害怕的时候,当时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咨询师问。

青青顿住了,“我不知道……我只是一直认为,自己就是缺乏保护和鼓励,只要有了,肯定会不一样的。现在想想,如果那时有人对我说,这有什么难的,别怕,没事,试试吧……”

“其实也经常有人对我这么说,但我依然是害怕。而且我心里觉得,他们根本没有理解我,因为对他们来说,的确不难……他们那种鼓励,其实是在催我,希望我不要拖大家后腿。可是,对我来说,当时真的太难了,没人知道我心里多么害怕、羞耻、孤单!我觉得自己太差劲了,人人都敢就我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想动也动不了!”

青青说不下去了,想到小文可能也是这样的感觉,她沉默了很久。

重新体验自己的“不自信”之后,青青不想再去push小文。她和小文一起做题,小文觉得困难,不想再面对时,青青说,“等会儿再做吧,我们先出去走走,也许过会儿就有新思路了。”

青青和小文走进小公园,看到练跳绳的一个小姑娘,她总是不能手脚协调,抡起来又绊住,小文替她着急,青青说,“没关系,只要每天都能练一会儿就好,慢慢就找到感觉了。”

回到咨询室,青青对咨询师开玩笑说,看别人家孩子着急的那一刻,自己找到了答案,害怕的时候,我就希望有一个人在旁边不那么着急,平静地告诉我:对你来说这真的挺难的!害怕就先歇会吧。自己还希望那个人可以说,来,要不要一起看看是什么地方卡住了?喔,原来你是害怕这个呀,然后专门陪我练练这个卡住的地方。

之后,青青逐渐能体会到小文的“不自信”,看上去执拗、不肯尝试的小文,其实内心充满了焦虑。除了对事情的害怕,还有很多自责,这些自责占据了太多的内在空间,让小文难以使用自己的功能去解决问题。这个时候硬推,会让小文更加恐惧,更想放弃。经常需要等一等,松一松,心里舒服了再回来看,自然就想到了更多办法。

“不是小文不愿意用自信的态度去克服困难,是他当时做不到。如果孩子脚受伤了,不能跳高,我们都能理解,需要先治好伤,再一点点地恢复力气,不会怪他为什么不能坚强一点,不会怪他不能像没有受伤的孩子一样有力量。”青青体悟道。

“由此我想,孩子心里害怕,缺乏自信,其实也是一样的,需要承认他现在就是怕,就是觉得困难。再三催他,或者建议他应该做到什么……对他来说,会让他更加不自信,更加害怕。”青青说,“之前我一直希望小文直接自信起来,其实是我不想面对他的不自信,因为那是我自己也处理不了的。”

自信何来?也许就来自能够处理不自信。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重新陷入自己成长中的遗憾,很可能是家长自己也不愿意再经历一遍熟悉的痛苦。有时我们帮孩子直接躲开风险,有时希望孩子天生免疫,轻松地跨过障碍,殊不知解决之道首先在于,愿意和孩子一起再走一遍成长的历程。

当青青重新体验到自己内心埋藏的“不自信”,她才可以明白小文的恐惧和需要。这样的“看见”,叫做镜映。镜映意味着放下评判放下要求,肯定对方的情感体验,尊重他独有的内心世界。

母亲能够“看见”孩子的焦虑,帮他容纳焦虑,并用成熟的功能把这焦虑加工成孩子可以承受、理解、处理的内容,再还给孩子,是心理意义上的养育。孩子难以容纳从未被镜映过的情感体验,当他们不能理解自己内心的焦虑时,会用比较原始的方式来行动。比如小文遇到难题时就变得退缩,很可能是他内心的恐惧和羞耻没有得到足够的镜映,他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绪。

对青青来说,她也害怕自己的“不自信”,于是难以看见小文的恐惧,这时常见的应对方式就是讲道理——“你不应该这样”。“不应该”意味着错误,而小文并不是故意犯错,所以“不应该”很难让他直接自信起来。唯有当青青重新体验到自己的恐惧,并用当下成熟的功能重新应对小时候的创伤之后,她才可以不怕“不自信”,从而感受到小文的焦虑,帮他找到自己的应对方式。

青青说,她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小文就是比其他孩子更容易不自信,但是她可以接受小文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那就陪他一起,看看怎么样一边不自信,一边成长吧!

王敏

标签: 自信 不自信

今日热点

热点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载信息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邮箱:5855973@qq.com

联系我们| 中国品牌网 | 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营业执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