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  正文

学术头条:汤加火山“史诗级”爆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在进行当中,长二丁取得今年我国宇航发射首胜

评论

免受新冠严重感染基因变异被“揪出”

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主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基因变异,能有效保护个体免于新冠病毒严重感染。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不同祖先的人群成功查明了这种变异,其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科学家们开发出新冠病毒新疗法。

澳研究为诊治“新冠后遗症”打下基础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些新冠患者在痊愈后,其免疫系统有长期持续反应,并有与此相关的特定生物标志物,这证明“新冠后遗症”确实存在,也为开发相应诊治方法打下基础。上述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英国期刊《自然·免疫学》上,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柯比研究所和悉尼圣文森特医院共同开展。

清华大学研发的核酸检测剂盒获批上市

清华大学15日对外发布消息称,由清华大学医学院郭永教授团队与北京新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批文。

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口覆盖率达89.63%

截止到1月14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92898.1万剂次,其中3-17岁的人群接种已经达到47710.8万剂次,疫苗接种总人数达到126369.1万人,覆盖全国总人口的89.63%,完成全程接种的是122058.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6.58%。

长二丁取得今年我国宇航发射首胜

2022年1月17日10时35分,长征二号丁遥七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十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正式打响中国航天2022年宇航发射开门红。

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吊灯花属新种——吉隆吊灯花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在西藏日喀则地区考察时发现吊灯花属一新种——吉隆吊灯花。据介绍,吊灯花属隶属于夹竹桃科,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亚洲、大洋洲。目前,国内共记录到吊灯花属野生植物21种。吉隆吊灯花形态上与匙冠吊灯花近似,但花梗密被柔毛,花冠筒外部被毛而内部无毛,花冠上部比下部宽两倍左右,外轮副花冠裂片具2齿,与近似种明显区别。

汤加火山“史诗级”爆发,但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大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底火山17日又被监测到大喷发,连续多日的喷发引发了数千公里外的海啸。火山灰遮云蔽日,汤加首都如同“月球表面”。专家警告说,目前汤加的情况仍很危险。喷发活跃期可能持续数周,火山结构崩塌或引发进一步的海啸。作为近30年来最强的火山爆发事件之一,汤加火山爆发是否会影响全球气候颇受外界关注。不过,能源专家认为,此次火山爆发规模太小,不足以造成全球气温下降。

移植猪心脏9天后,美国57岁男子已能下地走路了

1月7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团队表示对一名患有晚期心脏病的57岁男性实施了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马里兰大学人工器官实验室主任吴忠俊教授在1月15日透露,患者已于2天前脱离ECMO(体外膜肺氧合,能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心肺支持),并从1天前开始下地走路。马里兰大学的医生团队表示将监测患者的免疫反应和心脏功能,并会继续进行对照临床试验。

新建福厦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木兰溪特大桥全桥贯通

1月16日凌晨,新建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木兰溪特大桥主梁顺利合龙,标志着木兰溪特大桥成功实现全桥贯通。新建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简称新建福厦高铁,北起福州市,途经莆田市、泉州市,南至厦门市和漳州市,线路全长277.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我国首条跨海高铁。

首届中国医学工程学学科发展大会召开

1月15日,首届中国医学工程学学科发展大会顺利召开。当天的中国医学工程学学科发展大会上,院士专家共聚一堂,领军企业与行业监管共谋发展良方。我国医学工程学学科在坚持“四个面向”要求下,紧扣国家人民需求,开启迈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

2021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发布

1月16日,第二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发布2021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以及对血液病的治疗前景取得多项重大突破,此外,血细胞家族走进单细胞研究时代,多种血细胞的单细胞精度图谱榜上有名。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达国际领先水平

“实验平台充分体现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对新能源发展的需求,一期设计161种光伏和储能技术方案并进行了实证实验,内容丰富,必要性和实用性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近日召开的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实证实验咨询讨论会上,国内光伏和储能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实验平台一期建设管理、数据分析等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实验平台的数据采集、测试和分析方案合理,数据实时、准确、实用,可以保障实验平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新技术提升大区域电网设施安全保障水平

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极端条件下的大区域电网设施安全保障技术”近日顺利通过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由国内15家优势单位组成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团队,历时3年,建立了“成灾机理-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韧性提升-应急处置”的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大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欧研发收集海底垃圾的机器人系统

近日,一个欧洲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在水下收集垃圾的机器人系统,并成功进行了原型机的首次测试。该机器人系统由4个自主机器人组成,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声学传感器将垃圾与海洋动植物区分开来。参与该项目的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为机器人提供人工智能算法,教会水下机器人何时以及在何种条件下以某种方式移动。一旦发现并定位了垃圾,即便遇到强大的潮流,机器人也会坚持围绕它移动。

DNA测序打破罕见遗传病诊断速度纪录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联合团队开发的一种新的超快速基因组测序方法,可在平均8小时内诊断出罕见遗传疾病,这是标准临床护理领域中几乎闻所未闻的壮举。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我国首次实现基于局域操作的最优量子门检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复旦大学朱黄俊和北京理工大学尚江伟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基于局域操作的最优量子门检验。研究成果于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入选“编辑推荐”文章。

哺乳动物亚洲短尾鼩鼱利用毒素获得最大觅食收益

很多两栖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可利用毒素帮助捕食并囤积食物。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合作,揭示了哺乳动物亚洲短尾鼩鼱也可利用毒素获得最大的觅食收益。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亚洲短尾鼩鼱,下颚有两颗用于输送毒液的牙齿。鼩鼱逮到小型猎物时,往往随即吃掉;而遇到大型猎物,则会囤积起来慢慢享用。

科学表明:忘记也是一种学习!

近日,来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 Tomás J. Ryan 副教授和多伦多大学的 Paul W. Frankland 助理教授通过观察和操作啮齿类动物形成特定记忆印记细胞的能力,解释了记忆是如何储存的,以及遗忘是如何发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获取特定记忆能力的变化是基于环境反馈和可预测的,而且“遗忘”可能并不一定是件坏事,而是大脑的一种功能性特征,是神经可塑性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代表了一种更高阶的学习形式。

新研究揭示太空贫血机制:人体在太空中会破坏更多的红细胞

加拿大渥太华医院(Ottawa Hospital)对 14 名宇航员进行的新研究揭示了太空旅行如何导致贫血。研究人员分别在宇航员飞行前、四次飞行过程中以及在国际空间站(ISS)执行为期 6 个月的任务后长达 1 年期间,测量其呼吸和血液样本中的溶血标志物,发现和地球上的代谢相比,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六个月内体内红细胞的破坏速度增加了 54%,从每秒 200 万个达到每秒 300 万个,并且女性和男性宇航员的这些结果是相同的。好消息是,红细胞水平会在返回地球后三到四个月逐渐恢复正常,说明与太空旅行相关的贫血是可逆的。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在进行当中

地球生命史上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其原因都是极端自然环境。许多学者认为,人类活动正在引发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近日,发表于《生物学评论》的一篇文章,全面评估了这一灭绝事件的证据。

在作物生长时施加电击或能增产

电气化栽培是指对生长中的植物施加电刺激,被认为是农作物增产的一种有效手段。最近,在一项发表于《自然·食物》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在豌豆生长过程中施加电场,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该发现或有望提高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供应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一中心被纳入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承担单位的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入选。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实施为目标,组织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191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新序列管理。

人工高效生物固氮技术及农业示范应用项目获全国生物技术优胜奖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智能设计与合成科研团队“人工高效生物固氮技术及农业示范应用”项目参加科技部举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通过初赛并入围领域赛,经过2轮激烈角逐,获得生物技术优胜奖并晋级总决赛。

中国农业大学张蕴薇教授获评第三届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公布了第三届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名单。中国农大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蕴薇教授榜上有名。 为加强林业草原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全国广大涉林涉草院校教师弘扬高尚师德,潜心育才树人,争做林草教育领域“大先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遴选“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遴选工作每2年开展一次,每次30名。

标签: 学术 研究

今日热点

热点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载信息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邮箱:5855973@qq.com

联系我们| 中国品牌网 | 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营业执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