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工业高温制造过程,例如乙烯裂解,每生产1吨乙烯燃烧天然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高达1-2吨。我国乙烯全球产能高达1.7亿吨,将产生大量CO2温室气体。
为实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石化工业过程绿色低碳制造已刻不容缓。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合成具有吸附/催化双功能的复合材料,将钙循环(Calcium-looping,CaL)和逆水煤气变换反应(RWGS)相结合,实现了在同一反应塔相同温度下,对工业裂解烟气进行CO2高温捕集和原位转化。
该集成技术具有优异的高温CO2捕集性能,材料的CO2吸附容量高达9.0 mol/kg,成功地解决了CaL过程CaO易烧结的工程瓶颈问题,获得长效循环操作稳定性;首次提出了“氧化还原异质结”的双金属催化策略,使CO2原位转化率接近90%,产品气中CO选择性接近100%,避免了后续分离的工程复杂性。
研究成果“Heterojunction-redox catalysts of FexCoyMg10CaO for high-temperature CO2 capture and in situ conversion in the context of green manufacturing”以封面论文发表于《能源与环境科学》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